感受節奏律動 激發生命活力
今年9月21日是第30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9月29日也將迎來中秋佳節,為持續關心關愛轄區老年人精神健康,2023年9月22日上午,展覽路街道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特別邀請到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桂敏,走進展覽路街道養老照料中心,為老人及職工30余人開展了一場以“感受節奏律動,激發生命活力”為主題的心理鼓圈減壓活動。老人平均年齡80歲,雖然有的行動不便,坐著輪椅,但場面積極和諧,笑聲不斷。參與活動的老年朋友們,紛紛表示確實減壓了,一個小時的音樂時光,讓人忘卻煩惱、開心暢快,沉浸在音樂和律動的美好中。

活動開始前,桂老師用手指操等簡單易手的活動帶領老人進行身體熱身,隨后拍打著鼓點,讓大家跟隨著鼓點沉浸在《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音樂中,用手中的樂器、感受到了音樂旋律為身體帶來的“身體按摩”,瞬間拉近了大家的距離。

活動正式開始后,桂老師用鼓圈節奏帶領老人,逐漸忘記煩惱,享受音樂律動的樂趣。不僅如此,還為準備了各種樂器,一同演奏。體驗合作與溝通,以及不同的重要性。
期間還邀請了年齡80歲的老人一起起舞,老人優美的舞姿,忘情的投入贏得了陣陣掌聲,現場大合唱《一條大河》、《我和我的祖國》、《團結就是力量》,隨著大家整齊的伴奏,歌聲越來越自信生動。此次的活動激發了老人及職工們的活力,舒緩了心情,減輕了壓力,為生活又添精彩一筆。

“音樂可以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生活帶去積極的影響,為健康生活提供多一種選擇,即便不方便外出旅行、跑步健身,也可以通過音樂來療愈和陪伴自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桂敏表示。
桂敏介紹,鼓圈活動還可以融合唱歌、舞動等多種音樂形式,一舉多得,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唱歌可以起到內部按摩的作用,練習氣息,釋放情感,保持通暢;舞動也并不是非常專業的舞蹈動作,重要的是讓身體自由動起來,可以從最簡單的手指操開始,或坐著就能實現的椅子舞,活動四肢、腰部,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民族風的音樂,比如《化蝶》,旋律舒緩,老年人也比較熟悉,跟隨音樂旋律做動作,開合手臂,移動雙腿,不僅活動身體,也表達了情緒。

音樂想象也是一種很有力的方式,在音樂結束后,老年人可以說說聽到音樂能想到什么,描述一下景象、人和事,有助于鍛煉思維和表達能力,還可以加深腦海中的美好記憶。
據了解,鼓圈是國際上很流行的一種團體演奏形式,它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系統,最常見的是一個人在中間指揮,通過指揮者的手勢和聲音,大家不斷地變幻節奏,把鼓聲和節拍融合在一起,使之能夠舒緩人的情緒,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下一步,展覽路街道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將以更專業的活動、更貼心的服務,按照“一社一案、一人一策”的原則,持續走進社區、養老機構、學校、單位,為各類人群提供專業的服務,實現從“心”而治的社會心理服務新格局,打造展覽路特色的社會心理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