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5heaz"><sup id="5heaz"></sup></ruby>
<rp id="5heaz"></rp>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歡迎訪問教育之聲網
重要聲明:
“教育之聲網”推送文章除實在無法確認,我們均會注明作者及來源。部分文章或圖片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系我們,將會在36小時內刪除處理,特別感謝,也特別歡迎您的投稿。
滾動新聞:
首頁 > 要聞 > 正文
同心戰疫,守住“心理綠碼”系列講座 ——識別情緒“小怪獸” 提高“心
2022-12-04 21:45:41   來源:教育之聲網   
  隨著本輪疫情的發展,及時關注心理健康也尤為重要。展覽路街道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向轄區居民特別推出線上《同心戰疫,守住“心理綠碼”》系列講座活動,主要內容圍繞讓大家體驗和學會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心理解壓技術與實操訓練方法做好心理自助和調適。真正做到“您關心腳下的路,我關心路上的您”;特殊時期我們“隔離不隔愛”,線上互動、講座活動成為我們相互關愛的重要途徑之一。


  2022年12月3日20點,展覽路街道社會心理服務中心主任李智光(社會心理指導師),為本次抗疫專題系列講座進行首播啟航,直播主題《識別情緒“小怪獸”,提高“心理免疫力”》。利用線上海報宣傳,微信群、朋友圈裂變傳播,騰訊會議線上進行,覆蓋展覽路轄區23個社區。
  一、識別我們的情緒小怪獸
  疫情之下,我們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焦慮、緊張
  這段特殊的日子里,焦慮情緒可能時常伴我們左右。焦慮是普遍常見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當我們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威脅、危險情景所產生的緊張不安等復雜情緒。
  輕度焦慮:一般多為生活中的“小事”引起,皺眉頭、煩惱、擔心、時時牽掛某事;例如:動身完了,擔心趕不上火車;臨時檢查工作,還有一些有待完善……
  中度焦慮:表現為坐立不安、焦躁、害怕。比如:從來沒有上臺,忽然被要求當眾表演;開全體會議,臨時被點名上臺發言;很重要的考試前幾天……
  重度焦慮:表現為四肢發涼、心跳加快、出汗、肌肉顫抖,頻繁坐立不安,整天惶惶不可終日,陣發性極端恐懼等。一般在發生急性應激事件中較多,比如:地震、火災、車禍等。但不是所有的重度焦慮都是病態的,危險前面的急性焦慮反應就是自然的。如果癥狀持續時間較長未見減輕或好轉,就需要特別注意,尋求幫助。
  因此,面對新冠疫情,產生焦慮情緒是我們適應和解決問題的正常情緒反應,事過境遷,焦慮就會慢慢解除。這和臨床的病理性焦慮完全不同。
 ?。?)抑郁、失眠
  抑郁情緒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情緒反應,一般是基于一定的客觀事件而表現出的情緒低落、苦惱,會隨著時間的結束而消失。
  輕度抑郁情緒:情緒低落,精力不旺盛;
  中度抑郁情緒:顯著持久的情緒低落,抑郁悲觀,沒有愉快感;思維遲緩,聯想速度慢,反應遲鈍(魂不守舍);記憶力下降,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人際接觸交往減少等。
  重度抑郁情緒:興趣減退、心境惡劣、思路閉塞:感覺腦子像生了銹的機器,或者腦子像漿糊一樣。嚴重會出現幻覺。特別引起注意,一定要到??漆t院尋求幫助。


  二、提高“心理免疫力”, 做好心理自助與疏導
  面對疫情,我們如何調整情緒呢?


 ?。?)正視接納負面情緒
  首先,識別、承認并接納焦慮情緒,坦然面對疫情??梢赃@樣告訴自己:新冠疫情下,我們都會出現焦慮情緒,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它可以幫助我們處于應激狀態,從而有效應對危險、做好防護、積極尋求解決問題之道。
  然后,我們學會與焦慮情緒相處,認識到我們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我允許“你”的存在,看著你起起伏伏并不去控制,只是看著你與我一起共處;
 ?。?)定時定量獲取權威信息,科學看待疫情防控;
 ?。?)制定每日的工作學習計劃;
  做一些呼吸放松、冥想、或瑜伽等練習,也可以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或打開一部自己期待已久的電影,泡上一杯咖啡,陽光灑滿房間,享受著難得的輕松時光。聽聽音樂也很不錯。
 ?。?)建立社會支持系統,做到隔離不隔心;
 ?。?)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
 ?。?)保證良好、規律的睡眠;
 ?。?)保持運動,運動不僅能夠增強免疫力,更是調控焦慮情緒的最佳方式。

  更多相關知識與小技巧,敬請關注展覽路街道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系列活動,我們一直在您身邊。


 


  展覽路街道社會心理服務中心
  服務熱線:010-68337844
  工作時間:周一—周五 9:00—17:00
  個體輔導與咨詢一對一預約時間詳見預約表
  聯系人及電話:
  常老師:13269209381
  趙老師:18600913822
 ?。ㄊ謾C號碼僅作為個案預約功能)
相關熱詞搜索:心理服務
相關評論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要鏈接 | 教育之聲簡介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郵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備12037710號-1 | 總機: 010-88687877 | 傳真: 010-88682677
本網站所刊登的教育之聲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教育之聲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制服丝袜亚洲综合无码
<ruby id="5heaz"><sup id="5heaz"></sup></ruby>
<rp id="5heaz"></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