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麓歷“百年”,滹沱河畔說“趕考”。在建黨100周年之際,聯合國和平大學領導力與可持續發展在職博士班面授課程在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舉行。24日至26日,來自國家相關部委、相關行業企業的博士班學員們經過為期三天的面授和企業參訪交流活動達成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和社會的共贏發展、企業與員工的共享發展,也是企業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的共識。
聯合國和平大學校董、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張笑宇先生
聯合國和平大學校董、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張笑宇先生,和平大學中國中心總干事張馨元女士代表校方出席活動。聯合國和平大學的三位特聘教授,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總裁趙鈞陶先生;共青城華建函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儉華先生;中國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公司原總裁、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馮麗英女士出席本次活動,并根據大學的課程設置開展集中授課。
課堂現場
聯合國和平大學中國中心總干事張馨元女士
聯合國和平大學特聘教授、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總裁趙鈞陶先生授課
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24日上午,趙鈞陶教授的授課主題是《企業的創新、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趙鈞陶教授在授課過程中提到企業經營的理念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等,他認為,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和企業家,Steve Jobs(史蒂芬·喬布斯)、Elon Musk(埃隆·馬斯克)等就是最好的例子。企業通過創新獲得競爭優勢,沒有持續不斷的創新,大部分“百年老店”的跨國公司活不到今天。趙教授為博士班的企業家學員們提出企業創新實踐的可行做法,得到學員們的熱烈響應。
轉型是企業重塑競爭力的過程,是企業晉級高階競賽的"入場券"
“創新的智慧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實現企業轉型一定是自上而下的,企業領導力至關重要”。趙教授說,數字化轉型已迫在眉睫。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數據,數據正在成為企業的核心生產要素之一。企業要學習掌握從管理物理資產到管理數據資產的能力,以革命性的平臺技術為依托進行數字化轉型,使企業資源配置更有效率、數據資產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創新和成功的轉型
針對學員普遍關注的企業合規發展、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趙鈞陶教授指出:從企業角度看,當下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影響因素是創新、合規、綠色。“合規”與“治理”是企業從規避風險到創造價值的必經之路,也是現代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他建議我們的制造業要抓住當前的機會實現成功轉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定是企業和社會的共贏發展、企業與員工的共享發展,也是企業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交流對話環節
對于學員提出的“中國企業如何兼顧本土的特色和優勢、如何突破技術壁壘以實現彎道超車”等問題,趙教授建議:企業要把競爭力作為第一目標,應提倡匠人精神,簡單中做出不簡單,平凡中做到不平凡。對于全球化進程中存在的各種挑戰和激烈競爭,則需要各國攜手應對發展問題,堅持開放的市場,構建全球開放合作的共識。
企業參訪活動、參觀西柏坡紀念館
當天下午,領導力與可持續發展博士班一行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紀念館。在莊嚴肅穆的獻花曲中,鮮花扎就的花籃由兩名禮賓人員抬至偉人銅像前,聯合國和平大學校董張笑宇、敬業集團董事長李趕坡上前整理敬聯。全體博士班學員向偉人銅像鞠躬行禮,向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表達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緬懷。獻花儀式結束后,博士班學員們步入西柏坡紀念館參觀瞻仰,重溫學習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紀念館
敬業集團訪學
隨后,領導力與可持續發展博士班全體學員在李趕坡董事長的帶領下,走進以鋼鐵為主業的全國500強企業——敬業集團進行訪學,參觀了敬業集團發展史展覽館、熱卷精軋、3D打印項目等集團高科技項目。敬業集團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并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引進全球領先的高精尖技術。在李趕坡董事長的領導下,敬業集團對當地經濟建設、環保工程、人才就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一個有擔當、有溫度的支柱龍頭企業。同時,敬業集團還向學員們展示了致富員工、回報社會的社會責任踐行之路。博士班學員們深受震撼,紛紛感慨轉型升級與社會責任實踐為企業發展夯實堅定了基礎。
聯合國和平大學特聘教授、共青城華建函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儉華先生授課
25日上午,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技術制高點,曾儉華教授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綠色金融發展思考,與博士班學員進行深入探討。他從全球共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主要國家和地區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金融發展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氣候變暖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以金融力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各國重要的應對舉措之一。曾儉華教授首先回顧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其中,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以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重要貢獻,彰顯大國的責任擔當。曾儉華先生列舉了主要國家和地區開展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包括蘇里南、不丹、歐盟、美國、英國、日本等。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綠色復蘇已成為全球氣候治理新思路。中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充分體現中國低碳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我國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從國家層面上對氣候投融資制度安排作出頂層設計。曾儉華教授分析認為,還應該從明確監管要求、借鑒同業經驗、管控重點領域、發展重點行業、加強風險管控、強化科技支撐、做好信息披露七個方面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金融發展。
課堂現場
針對學員關注的“企業如何享受綠色金融政策紅利”的問題,曾教授表示: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并及時根據市場趨勢和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完善和優化,推動綠色金融穩步發展。企業在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過程中,應積極加強行業趨勢分析交流,解讀綠色金融政策,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也應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涵蓋信貸、證券、保險領域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持續加大對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的支持力度,促進綠色產業發展。
博士班學員、敬業集團董事長李趕坡表示:聯合國和平大學的博士課程對自己有很多啟發,也收獲頗多。李董事長與博士班的學員們分享了敬業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堅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企業發展歷程。他透露,2020年9月,敬業集團啟動“公轉鐵”工程,建設敬業鐵路專用線。鐵路正線全長約23公里,投資約34億元。鐵路建成后,將實現大宗運輸從公路轉為鐵路,從根本上解決運輸車輛的污染物排放。
贈予紀念禮品環節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聯合國和平大學中國中心主辦,敬業集團承辦。25日上午的課程結束后,聯合國和平大學校董張笑宇先生代表和平大學中國中心向敬業集團李趕坡董事長的邀請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博士班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企業參訪活動,對敬業集團的“務實求精,永遠爭第一”的企業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獲益良多。
聯合國和平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公司原總裁馮麗英女士授課
25日下午,馮麗英教授的授課題目是《資產管理與養老金融》。她先從世界與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視角下,提煉出老年人口總量巨大、地區差異懸殊、家庭養老負擔重等突出特點,使養老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作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資深業內人士,馮教授又從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養老金管理與資產配置、養老金融融合發展、金融產品化情況等方面詳細分析中國的資產管理與養老金融。她說,中國養老保障體系面臨著規模偏小、發展不均衡、可持續性面臨挑戰等問題,需要多措并舉加以解決。她提示,老年人應該在養老金投資實踐中,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理念,按照審慎投資、安全至上、控制風險、提高收益的方針進行投資管理,建立從資產配置到組合構建的投資操作流程,確保養老金安全,實現保值增值。
課堂現場
在教授學員交流互動環節,馮教授告訴大家,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政府對養老問題高度重視,養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將達到106萬億元。為滿足新的時代人們對更加美好養老生活的需求,應打造養老金、養老產業、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養老金融生態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養老資產管理和養老服務。運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構建養老生態圈的價值鏈,進一步充裕社會養老資產,推動養老金融化、金融產品化。她說,養老是“夕陽事業”、“朝陽產業”,我們應攜手共進,助力養老。
敬業集團四大景區
26日上午,領導力與可持續發展博士班一行參觀了集自然風景、人文歷史、項目體驗為一體的黃金寨、王母山、迪山云頂、民族風情園敬業四大景區,在舒適秀美的游憩環境中全身心融入山水之間。至此,聯合國和平大學在職博士班西柏坡線下課程終于在教授、學員們的難舍難分和對下次集中授課的期待中落下帷幕。跋涉者征程再起,奮斗者自有遠方。
博士班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