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聲網2月14日消息】比假期余額用光更可怕的,是稱上不斷飆升的數字。春節大假結束后令人驚恐的數字,減肥“刮油”成了頭等大事。全素餐、水果餐、粗糧餐……能想到的無油膩食物通通端上桌,還得配上一場說來就來的瘋狂運動。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主任、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劉雁軍博士提醒,這些并非都可取,當心走入誤區。
“早上只喝酸奶,中午、晚上只吃水煮菜。”意識到“節日胖”的問題后,市民林靜開啟了刮油減重模式,但是兩天下來不僅體重紋絲不動,反而出現了胃痛、腹瀉的癥狀。節后,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的患者明顯提升,漲幅約為20%。“咨詢減肥的市民特別多,很多都是因為節日期間感覺吃的太多了想減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主任、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劉雁軍博士表示,在就診的市民中,多數都曾有節食或者全素、全水果的減重經歷,不過,從專業角度看,這些方式并非全部可取。
首先,節食是人為控制飲食,不會影響胃的大小。雖然節食初期可以看到明顯的體重下降,但長期空腹卻可能帶來更多健康風險,比如導致低血糖的發生、損傷胃黏膜、影響月經周期等問題。而一旦停止節食減肥,只要過多攝入食物將可能導致新一輪更為瘋狂的體重反彈。此外,單靠某一類食物實現減肥排毒沒有科學依據。長期單一進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容易誘發疾病。
【節后“刮油”誤區】
越素越好:食物全部替換為素食
市三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胡淳宇:從大魚大肉直接調整到全素,腸胃反而有可能不能適應。單一食物容易造成營養失衡,引起蛋白質和脂肪缺乏,甚至引發貧血、低血糖等問題。
越粗越好:食物結構中涌入大量粗糧
市三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胡淳宇:粗糧能夠補充膳食纖維,還含有較多的B族維生素,作為能量轉換過程中的輔酶幫助人體能量轉換,節后適當補充對腸胃有益。不過如果是突然大量攝入,腸胃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反而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另外,若吃過多粗糧而不能補充足夠水分,容易加重便秘。
不吃節食:以節食消耗假期中的高熱量攝入
市三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胡淳宇:節食方法最不可取,會導致人體能量攝入不足,繼而出現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佳等不良狀況。
【科學減重辦法】
吃:清淡少鹽、少油;遠離辛辣、高鹽;主食減半、粗雜糧替代精白米面;用雞、鴨、魚等白肉替代紅肉,減少過多飽和脂肪攝入;深綠色蔬菜、瓜茄類、菌藻類可交替食用,500g蔬菜的量要保證;烹調方式上多采用蒸、燴、白灼、煮燜、涼拌等,減少過多油脂攝入。
喝:普洱茶,屬于發酵茶,富含豐富的益生菌,具有清熱、消暑、解毒、消食、去膩、利水、通便等功效。其中,生普洱適合容易上火、便秘等虛火旺盛的人喝;熟普洱適合胃寒、腸胃不好人群。
動:平日沒有運動基礎或假期中暫停了健身的市民如果在假日后陡增運動量,極容易對自身形成傷害。節后真正有效的鍛煉方式應當是循序漸進,每周堅持3-5次,如游泳、慢跑、徒步慢走等溫和的運動為主,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