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5heaz"><sup id="5heaz"></sup></ruby>
<rp id="5heaz"></rp>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歡迎訪問教育之聲網
滾動新聞:
首頁 > 校長之聲 > 正文
山東省泰山中學副校長宋玉成:家訪是面對面的感情交流
2018-08-22 16:44:22   來源:教育之聲網   

  家訪是班主任走進學生家庭的一種訪問,通過了解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與學生家長交換意見,共同提升教育效果的一種方式,它是架于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橋梁,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過,家訪這個在以前曾經使用頻繁的用語,如今有人認為:教師與家長、學生的交流和聯系完全可以通過電話等渠道完成了,沒有必要再進行費時費力的家訪了。是不是家訪真的過時了,不再具有現實意義了呢?

  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周長根說:“現在不少學校和教師,通過電話了解情況,但這只是聲音的傳遞,代替不了面對面的感情交流,實地踏訪。”由此可見,家訪作為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好形式,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尤其在當今社會里,我們更應注重研究如何加強家訪,如何講究家訪藝術,提高家訪的效果。

  作為一名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多年來一直提倡并實施家訪制度。我深刻地認識到,家訪是縮短教師與學生、家長的距離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大家傳統的記憶庫中,家訪是個貶義詞,似乎只有表現差了或成績倒退了才會有家訪,這是很多家長和學生所共有的意識。我們要重視家訪的科學性,在家訪前擺正自己的觀念,

  家訪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出了問題之后”,也不要僅僅局限在“差生”身上,家訪要面向全班學生。這里著重提出兩類學生。

  其一是對各方面都表現不錯的好學生,有必要進行家訪。家訪中對好學生表揚、肯定,增強他們的信心,自不在話下,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家訪,與家長溝通感情,促使家長協助強化、鞏固學校教育的效果,使好學生不是安于現狀,而是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之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其二是對中等學生進行家訪更有必要。因為在班級里,中等學生是最易被班主任忽視的群體。雖然他們在班里聽話,在學校里不搗亂,學習成績又不拖后腿,比較安全,但許多問題往往就出在這部分學生身上。中等生沒有優等生那樣自信和優越感,一般比較刻苦,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健康問題。班主任可以在家訪中對他們進行仔細觀察與研究,找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突破口。從而有效地完成對學生的教育。

  家訪需要全方位地照顧到各層次的學生,只有面向全體學生,才能擺脫過去總是訪問“壞學生”的印象;才能克服學生對家訪的恐懼和反感,也才能消除家長的緊張感,最終脫掉家訪等于“告狀”的帽子。

  班主任走進學生家庭,訪問學生及家長,目的就是要進行交流。在現代社會中,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沒有哪個學生不渴望自己成才。這一普遍的心態,正是班主任搞好家訪的一個重要條件。

  因此每次家訪時,我們不妨打破家訪是“了解情況”、“商量對策”的定格,把它作為一個聯系學生與家長的契機,一個便捷的通道,一種有效的途徑,加強交流,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從而建立起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友情與工作關系,使家長從心底萌發出一種“自己人”的感覺,自覺地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同時也在學生心目中埋下一顆真誠的種子,使他隱隱產生一種親情、一種信賴,甚至視老師同父母,徹底扔掉師生之間的那種心理距離感,使他不再反感教師的正面引導,從而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目標。

相關熱詞搜索:宋玉成 校長 家訪 交流
相關評論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要鏈接 | 教育之聲簡介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郵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備12037710號 | 總機: 010-88687877 | 傳真: 010-88682677
本網站所刊登的教育之聲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教育之聲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Powered by PHPCMS V9.6.0 © 2015
制服丝袜亚洲综合无码
<ruby id="5heaz"><sup id="5heaz"></sup></ruby>
<rp id="5heaz"></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