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5heaz"><sup id="5heaz"></sup></ruby>
<rp id="5heaz"></rp>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歡迎訪問教育之聲網
滾動新聞:
首頁 > 要聞 > 正文
MV《開學恐懼癥》紅遍網絡 “你幸福么”變成“想開學么”
2013-02-27 20:51:45   來源:教育之聲網   

 

  【教育之聲網消息】25日,是杭城中小學生報到的日子,新學期開始啦!

  俗話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前天元宵剛過,第二天就進學堂了。再怎么不愿意,學童們都要調整到“開學狀態”了。

  “媽媽,我不想上學,不想考試。”昨天在一所小學校門口,記者看到學生邊趕路,邊和家長在“討價還價” 。

  同學,不想寫作業,還想睡懶覺?想天天躺沙發看電視?……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恭喜你,你得了這幾天流行的“開學恐懼癥”。

  25日,北大才女高姍童鞋自拍自演自唱的MV《開學恐懼癥》在網上火了。一個不想上學,對著鏡頭要求“打馬賽克”的帥哥,讓大家樂不可支。

  這首網上瘋狂擴散的超萌MV,四分鐘,歌曲開始前的一段隨機式采訪,采訪類似于問每個人“你幸福嗎”,不過稍加改動,變成問“想開學嗎”?

  受訪童鞋們的答案當然不會有太大創意,無非是“想”和“不想”,而“不想”居多,要說這“不想”當中最出名的當屬“馬賽克哥”,這位看起來有點嬰兒肥的可愛小男生對著鏡頭非常干脆地說“不想”,至于理由他謹慎地問“能打馬賽克嗎?”

  微博吐槽中,最經典的說法無不拷貝開學恐懼癥視頻里的臺詞:“能打馬賽克嗎?”演繹版本有:“反正今天我是得了很深的開學恐懼癥,我也不想開學了,能幫我打馬賽克嗎?”“今天我不想上班,能幫我打馬賽克嗎”……

  于是開學第一天,“請給我打馬賽克”,變成的網絡流行語,伴隨著各種“不想開學”的理由:作業多,要考試,要高考,要中考……各種理由中,最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是那些“關鍵詞”——年級排名、家長簽字、老師拖堂、全篇背誦、流動紅旗、隨堂考試……看得大人也仿佛被扔回當年的教室了。

  本報記者攔訪:想開學嗎?

  同學們說說笑笑答“不想”

  孩子們的心情真的都那么低落嗎?

  昨天在一所小學大門口,記者如法炮制,隨機采訪學生:“想開學嗎”?

  警惕的孩子立刻流露疑惑,懷疑記者問題的用意,隨之嗯啊露出狡黠狀;其次最多的說“不想”,因為“不能玩了”“晚上不能看電視了”……最后才是說“想”的同學,原因是“能和同學一起玩了”、“可以吃學校的飯了”。

  “開學恐懼癥”看起來好嚴重呀,但杭州就有老師不信。

  “大部分學生還是開心的。”昨天,杭州天長小學的傅海鱷在校門口,拍下了800多張開學照片,大多數孩子帶著笑,“燦若桃花。”傅老師說。

  “遇見同學,開學前那些壞心情就都沒了。”傅老師說,在他的鏡頭里,基本上沒有落單的學生,學生們說說笑笑,聊得起勁。

  學生們聊的,大都是我寒假里去哪里玩了,碰上什么人啦。最有趣的是,一個學生新剪了頭發,大家都能說得樂呵呵的。

  “好同學在一起,最能治療開學恐懼癥。”傅老師笑著說,放假的確很開心,但很多時候孩子一個人在家里,或者跟父母去拜年,時間長了也很枯燥啊,所謂“開學恐懼癥”,可能就是從寒假“寂寞綜合征”中來的。

  開學恐懼癥怎么消除?一條微博最受追捧:“治療‘開學恐懼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們逐漸進入學習狀態,剛開學時老師與家長也別給孩子太大壓力。例如第一周,讓孩子們多多交流假期心得,功課不要太滿,好讓孩子循序漸進。”

  說開去

  開學恐懼癥

  其實不必擔心

  開學恐懼癥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多發于開學前后10天左右,一個月左右趨于平穩。心理專家說,過于放松的假期生活與過度緊張的學習生活差別太大,造成一部分中小學生在生理、心理上難以適應和接受,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從表面上看,開學恐懼癥是中小學生在長假期間過多娛樂休閑、過于放縱自己而導致的,而從深層次分析,是這些學生在學習生活時間上缺少清晰合理的規劃,不能及時調控自我所導致的。出現開學恐懼癥同樣也反映出家庭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家長的過度溺愛導致孩子缺乏規則意識,家庭教育的科學指導沒有真正到位。

  專家建議家長們可在開學前適當幫助孩子加以調節,模擬一下正常的學習生活。此外,家長還可多給孩子介紹一些學校里的有趣事情,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開學之初,老師與家長應注重減輕孩子壓力,多和孩子進行假期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緊張的功課。

  專家還說,家長和孩子都要遵循生理、心理規律,順勢利導。如父母可和孩子一起探究對上學恐懼的真正原因,表達對孩子真誠的關心和愛護,同時還應與老師聯系,爭取校方的配合,共同會診把脈,為孩子克服開學恐懼癥創造有利條件。

相關熱詞搜索:校園新鮮事 開學綜合癥 教育之聲網
相關評論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要鏈接 | 教育之聲簡介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郵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備12037710號 | 總機: 010-88687877 | 傳真: 010-88682677
本網站所刊登的教育之聲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教育之聲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Powered by PHPCMS V9.6.0 © 2015
制服丝袜亚洲综合无码
<ruby id="5heaz"><sup id="5heaz"></sup></ruby>
<rp id="5heaz"></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