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5heaz"><sup id="5heaz"></sup></ruby>
<rp id="5heaz"></rp>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歡迎訪問教育之聲網
滾動新聞:
首頁 > 家長課堂 > 正文
如何緩解大學綜合癥—無聊 迷茫 意志不堅定
2013-04-08 09:29:20   來源:教育之聲網   

  【教育之聲網消息】最近和幾名大一的學生聊天,幾名同學認為身邊的人普遍都很迷茫,不知道該干什么,業余時間要么是對著電腦、要么是抱著手機刷微博。我問道:“為什么不找點事情做做,制定一個計劃,哪怕是鍛煉身體也好?4年也可以把身體鍛煉得結實些。”當然,我也清楚,我的這些建議對他們來說,未必能有多大用。許多學生因為意志不堅定,沒有老師的監督、逼迫,根本就無法做到。

  這讓我想到前段時間躥紅網絡的“悔過勵志帖”——《同學,我大四了》,作者回首自己的大學4年,他感嘆投入精力“充其量不過40%”:每天上網時間少則4個小時,多則10個小時;考試永遠是畫畫重點,在高呼“60分萬歲”中與獎學金無緣。作者借自己求職受挫,寫帖子以警醒后來人,不要等畢業時再后悔,就業難不僅僅是大學、社會的問題,也是自身的問題。

  也許,這樣的大學生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個群體。然而,我總是懷疑這樣的勵志帖,甚至教師在課堂上苦口婆心地勸說,能對現實中的大學和大學生起到多大的影響和作用,很多時候恐怕只有“三分鐘熱度”的效應。畢竟,現實的窘境不是一天積累起來的,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們的學習都是被動地接受應試,隱藏著功利性的目的,也許從沒有為主動學習感到過快樂,而在高中時代,有的教師甚至打出這樣的勵志宣言:等你考上大學,你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 似乎,高中時代的目標是很清晰的,就是為了考上大學,而在一些高中生的眼里,大學甚至就好比是天堂,進了大學的門就可以放輕松了。

  此前,有很多聲音都認為大學越來越像培訓機構,功利性學習正在整個大學蔓延,考證熱、過早地職業化都是大學功利性學習最好的表現形式。在這種批判的聲音中,“培訓機構”總有被貶低的意味,難與大學之學術思想殿堂的高雅相媲美。但是,在這種批判的背后,還有一個現實問題被遮蔽,那就是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對大學生活沒有任何目標。

  暨南大學輿情研究中心曾就“當代廣州大學生生活與思想現狀”作過詳細的問卷調查,其中,接受調查的廣州高校在讀本科生共有191份有效樣本,就“讀大學的原因”、“大學第一印象”、“專業選擇首要因素”等問題制作問卷調查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未來規劃方面,73.3%的同學表示只有粗略的想法,并無非常明確的目標。

  如果說功利化的學習畢竟還有一個前進的目標,至少能體現出一種為了目標而奮斗的精神和奔頭,而沒有任何目標,漫無目的地混日子則更可怕,它體現的是一種虛無、意義的缺失。說實話,沒有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進而指引學生為之努力的大學,學生很難找到努力的方向,也找不到努力的意義,這還不如“培訓機構”來得實在、來得有效用,至少,培訓機構的目標很清晰,它能夠給學生們一個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效果,而沒有任何目標、渾渾噩噩的大學生活,也許只會給很多學生帶來悔過。

  無論如何,混日子的大學生活是不可取的。一方面,高校應該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作好目標和方向的引導,甚至貫穿大學4年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還在迷途的大學生,應盡早為自己找個前進的方向,作好自我規劃,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負責。

相關熱詞搜索:家長課堂 大學綜合癥 勵志悔過帖
相關評論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要鏈接 | 教育之聲簡介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郵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備12037710號 | 總機: 010-88687877 | 傳真: 010-88682677
本網站所刊登的教育之聲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教育之聲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Powered by PHPCMS V9.6.0 © 2015
制服丝袜亚洲综合无码
<ruby id="5heaz"><sup id="5heaz"></sup></ruby>
<rp id="5heaz"></rp>